×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原说了,不乱看东西,又要去看。看了又觉得真的是太难了!

又看南师的《习禅录影》,看到这段
一一一
要注意哦!这三生因果真可怕!所以要赶快修道,修定。菩萨罗汉有隔阴之迷,投了胎就迷掉了。没有了“生死”以前,哪怕你功夫作得再好,气脉打通,还是要迷的!中阴身一隔,再投一个胎,就迷掉了。有定力的人还有问题,有的入胎不迷,住胎的时候迷掉了;有的住胎还不迷,出娘胎的时候迷掉了。要入胎不迷,住胎不迷,出胎不迷,才是最高的定力。八地菩萨以前,都有隔阴之迷,换个房子就迷掉了,迷失了方向。所以要知道修定的重要。那么简单!打打坐就行了?那个灵知之性,能知一切的那个东西不认到、不定住,你想入胎不迷,做得到啊?
一一一

好难啊!所以就在山下低头慢慢修吧。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灵感悟 / 修心的4个阶段
    --- 这个人怎么这么说话,太让人反感啦。等我去拍熄ta。

    --- 这个人的ego还是太强啦,显然修为不够。我的ego就没这么强,我的修为还是高一些。

    --- 为什么这个人会出现在我的生活中/感知范围内,那是因为我在ta身上观察到的特性是我的潜意识呀。

    --- 没啦。
    • 我看挺好的。
      •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几句话,很不简单啊!
        • 话说老孔整天乘着马车,四处流荡,饥肠辘辘。一天肠胃实在不爽,开唱:叽里咕噜,叽里咕噜..... 偏巧颜回耳朵不畅,歪记如是。试想一个51才当上中都宰的破落书生,是怎么知道的天命呢?
          • 不要小看老孔,道行深着呢!只是走的路不一样,又被无数的人窜改,乱解,并利用他的真意。所以老孔只好背黑锅。他说"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孔子五十,怎么知的天命?老孔读懂了《易经》,还做了《系辞》,你说知不知天命。
            • 松树无意否认古人的智慧,只是对老孔一直佩服不起来(当然也不是否认老孔的圣人地位什么地)。且不说卦辞爻辞是不是老孔独做,即便是,在那个时代也算不了什么。易经八卦就是他人先做出来的?就说他同时代,老孔4次就教的老子就比他智慧的多得多。
              再来说说事实,老孔和南子,就算纯属学术交流,这种走偏门的淫巧也应该不符圣人之道。老子就不希的这些勾当,仕途无望就遁世而去。

              老孔先后到过卫、陈、曹、宋、郑、蔡、楚等国,总共会见过大小国君和权臣七十余人,希望能被起用,以推广自己的主张,但却处处碰壁,终生未能得志,留下很大的遗憾,难道只是因为这时的老孔还没有知道天命?命也运兮?

              好不容易在知了天命后混得一个中都宰而且从此一路攀升,不知道老孔知不知道他的仕途只有几年阳光?知了天命还会对季氏和鲁定公十分不满,感到治国大计无法实施,一气之下离开了鲁国,开始周游列国?

              当然老孔作学问很有一套,所以30而立,有理有据,30岁上开始授徒,至少说明其学术上有了一套自己的见解。

              至于40,50,感觉老孔一塌糊涂,无论从儒家思想还是高一点点地俗人愚见。
              60,70奈何天?
              • 没关系,你怎么看他都可以,没有对错之分。上面也只是我的个人看法。
              • 不以成败论英雄。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所以是圣人,那些当年得势的政客今安在?
        • 孔子还说:弟子不必不如师。设想一下,一60岁的老师教10岁的孩子们,那么,推理过来,10岁的人不必不如60岁的人。
          • 我怎么看不懂你写的话呢?
            • 俺就这么胡思乱想一下下。:-)
    • 问下啊,第四个是"没了?"还是"看谁都顺眼?"
      • 我琢磨有这么几种可能性
        没到那程度,琢磨一下。

        1.看谁都顺眼。
        2.负面特质的人不会出现在生活中。
        3.没心可修。
        • 生生灭灭,自然规律。
          • 是的。
        •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一切都在自己意念之中。
          • 是的。
      • 他人与我无分别,真正爱人如己.
      • Sorry, 应该是真正做到爱人如己 +1
    • Nonsense to me.
      • Understandable
    • 最后成了无为,四大皆空
      • 不 care 也不是事啊,佛祖不会告诉大家最后达到 I don't care 的地步吧?
        • 在不在乎都没用的时候,就要及早脱身
          • 先说 I don't care,然后说 take it or leave it?
          • 不,先在乎,发现在乎没有用的时候,马上走人,千万别浪费时间
    • 第三个展开说说? 我现在应该是多数在第二个阶段, 争取早日进阶
      • 为什么“我” 会对 ... 某些人或者某些事留意/在意,因为 “我” 下意识滴关注这些方向/方面。
      • 基本同楼上。外在世界精确地反应我们的内在世界。通过观察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人和事,我们可以认识到自己一些未解决的课题,或隐藏的问题。
    • The list is just too short. +1
      • 心脏手术不宜多。
        • 先支架,再搭桥,实在不行就开刀。 +1
      • 欢迎添加
    • 平平淡淡修真最好。
      搬个山过去,砸死他。
    • My opinion is 最后普渡众生, 因为众生既我,我既众生. +1
      • 普渡众生,谈何容易。先把家里的冤家(老公,老婆),还有(讨债的,还债的)小人们渡渡,再说吧:)
        • What I'm talking about is 最后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状态时的行为, and what you are talking about is still有我状态时的行为. I don't think it's that difficult to get that state with proper meditation practice based on my personal experience. Thanks.
          • 我不觉得有冲突,只是程度问题。你说的是真正成佛之后的事,我说的是未成佛之前,在路上时的历练。
          • 请教菩萨与佛的关系。
            • 菩萨 乃自觉、觉他之人,
              即自己已经觉悟,发愿并实际帮助他人觉悟之人. Everybody can get it with proper meditation practice.
              佛乃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者具足之人. 不仅自渡、渡人, 同时身体力行, 真正完全做到, 即修行已达圆满之人. It' s the most difficult part. I'm even wondering whether Gotama Siddhattha has really reached it since nobody is perfect.
              • 说的好!
              • 再有一个问题,菩萨可以打坐自己修出来是没问题的。但菩萨也分级别,照南师(南怀谨)说,如果达不到八地菩萨,那在入胎、住胎、出胎时还是会迷掉,那之前的修为就都没了,再要重修吗?
                • 即使是重修又如何?我也认了!我坦坦荡荡,我不疑不惧,到底给我弄明白了很多东西,也不空向人间走一回!
              • 遇见过一个道家高人
                他说初悟之后很多人犯的一个错误是急着度人。这个度人的执着心是阻碍继续前进的很大障碍。

                我的理解是菩萨放不下度人的执着心,所以不能再进一步成佛。而佛一切都在同时进行中,他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同时在自度、度人和行道。

                觉行圆满不是说他的每一句话都完全自觉,也同时成功觉他,否则佛祖就不用讲法几十年了,所有人都被他度完了。觉他是否成功,还取决于被度者的因缘和业力。
                • 有道理,但我还是糊涂。我理解自觉就是自渡,觉他就是渡人,但不理解什么是觉行圆满。你说菩萨放不下渡人的执着心,可能是有道理的。我理解,应该不是你要有意去度什么人,而是无意渡人却在渡人。就像天上下的雨一样,没有什么目的,雨也不是为谁洒。
                  • 佛的境界大概是ultimate win-win solution。他做任何事,说任何话,对所有人都有最大好处,从任何角度看他都是对的,是圆满的。
                    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把渡人放到首要位置,必须一切均衡,走完全的中道。当一切都均衡的时候,说他渡人,说他自渡,都不对,这就是语言判断二元化的局限性。
                    • :)
                • 初悟是无法度人的, +1
                  甚至连自度都尚未达到. 即便六祖慧能也是多年修行后才出来讲法的. 不过悟了便知怎样去做, 不会如南怀谨之流, 尚未明心见性, 便出来讲一些似是而非的话,误人子弟. 我希望大家 不要迷信书本 也不要迷信权威的理解和说法, 甚至不要相信我, 你需要相信的只能是你自己, 独立思考,以身证道. 谢谢.
                  • 明白了,谢谢!说来说去,万法本闲,唯人自闹。自己不去实证,别人说什么都是白说。 +2
                  • 为什么说南怀瑾没明心见性?我知道他应该是没得道/合道。明心见性都没有么?
                    • No, he didn't discover it. Thanks.
                      • 从哪里看出来的?我看过他的解金刚经,没看出来他没明心见性。 +1
                      • 国内谍战片《黎明之前》中刘新杰培训新人时说过一句话,“在跟踪中,最可怕的失败不是被跟踪对象发现,而是已经被跟踪对象发现,但你还不知道。”
                        明心见性是看见自己内心的本底本无一物,本无一物之上只有一点“生”。所以做到了明心见性的人如何表现自己,完全是自由的,然后在自由之上选择“生”。他完全可以表现出南怀瑾的样子,选择用傲气,用喜欢用古诗文来妆点自己,用这种表象来行走在世间,同时给很多人以启迪,即体现“生”。

                        最大的智慧是让人们看不出智慧,大智若愚。

                        佛法说,法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在讲经说法,所有人都是佛菩萨,在帮助我们。南怀瑾,还有论坛上的所有人,都在帮助我们。

                        这对我们自己的启迪是,要保持谦卑,要明白自己很可能还不明白。最后,别人是否明心见性没有意义,只有“我”有意义。
                        • 说的太好了!
                        • :D
                        • 继续说,judgement也没有错,因为它给了我们一个台阶,好让我们立足,否则我们将陷于虚空中看不见道路,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今天的Judgement明天可能被推翻,因为我们又上了新的台阶,然而对于后来者来说,追求中的judge是必要,它们是未来的目标,是现在的台阶,也是过去的标尺。

                          看佛经,看圣经,看道经,都会感觉到这一层层递进的过程。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们博大深厚的内涵,成为我们自己心灵的镜子。你的心有多大多深,你就能看到多深的东西。

                          今天读《道德经》觉得很浅显了,高兴于自己的进步,明天拿起《道德经》,又发现新的意思以前没有意识到,哇!这就是进步的过程。
                          • 对的,对的。
                    • 无论南师是什么情况,他写的东西,给我的帮助是无法言说的,我特别的感谢他!
                      • 不能不说,我的内心深刻告诉我⋯⋯
                        南师不仅是明心见性,而且是合于道的。不仅可以出来弘法,而是这个时代就需要他这样的人,这样做来弘法!这是我现阶段的认识。
                        • You can choose whatever you want to believe, +2
                          but consider another opinion.
                          ZT 南怀瑾写的东西,大都是一个路子,你不能说他什么都不懂,相反,他还真是什么都懂点,但是总能在他懂得的这一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一种超凡脱俗的忽悠水平.虽然让真正懂的人看了难免怡笑大方,但是没关系,世界上没有谁能什么都懂,忽悠一个是一个,南老先生总是有市场

                          有人说南先生的书可以作为入门读物,这也不对。入门读物应该有两个要求,第一是正确,第二是浅显;而南的书这两点都达不到,错话连篇,而且为了使自己的错误不易被发现,故弄玄虚,把简单的道理神秘化.因此,南老先生的书没有任何价值。
                          By the way, I highly recommend you to watch the movie the man from earth. Thanks.
                          • 好的,我会去看的,谢谢!
    • 这不是修心,而是我相我执的不同表现
      • 正是因为有我相我执, 才需修心尔达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以及无寿者相. 谢谢.
      • Actually, it should bet明心 in stead of 修心.
      • 是明心,是修心,也是我相我执。妄心和真心本是一心,妄去真现。真心不用你修,安安静静的本来就在,是你的本色;修的是妄心,明的是真心。 +1
        • 不能完全否定“我”,,,其实佛也说“我”如何如何,,但这不是自性的我而是融和在大道里的我所以不是我见,,,,,无我也是我,就像追求空一样,,,应该是无我中有的我,色中的空
        • 真心即是你的本色,即是你的佛性,即是你要找的那个"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我"!
          • “我”是有层次的,,,普罗大众的“我”和佛菩萨的我完全不同,,寻常人修行应该不要把自己放到佛那个层次,,因为俺们毕竟没有脱离欲界色界
            • 每个平平凡凡的人都有一颗明珠,所以"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辉现,照碎山河万朵!"。人人有明珠,人人有尘劳,有的人扫尘劳(修心),有的人不仅不扫,再添些尘劳,明珠能不能辉现,都是你自己做出来;什么是人,什么是佛,也是你做出来的。
            • 同意我是有层次的。修心也是自我整合的过程。
    • 修心如登山 +3
      在山下的时候抬头看山,看得清楚,离得也不远,但真正登山的时候才发现由于视角的局限性,在山下看得不仅片面,也不清楚。看上去不远的山,攀登起来又费力又路途遥远。

      等到上到山顶,再回头看,才知道什么叫清楚,才知道这条路有多远,才知道以前山下的自己多渺小。

      看别人说修心的境界,来比照自己,看自己在什么地方,就是站在山脚看山。只有当自己一层层走上来了,回过头来看别人说的,有多少符合自己的心得,就知道别人走到哪里了,那才是站在山顶看山。

      和登山一样,修心不能眼盯着目标前进。看着山顶登山,脚下必然失足。只有看着脚下的地面,一步步稳健地前进,不在乎离山顶近了多少,只要慢慢地走,突然有一天,会豁然开朗。

      未来永远笼罩在迷雾中,只有穿越了,才明白。听到已穿越者说的话,仍然是迷雾,只有我们自己穿越了,才能明白先行者说的真正意思。
      • 听这个音乐最相合,太好听了
      • 原说了,不乱看东西,又要去看。看了又觉得真的是太难了!
        又看南师的《习禅录影》,看到这段
        一一一
        要注意哦!这三生因果真可怕!所以要赶快修道,修定。菩萨罗汉有隔阴之迷,投了胎就迷掉了。没有了“生死”以前,哪怕你功夫作得再好,气脉打通,还是要迷的!中阴身一隔,再投一个胎,就迷掉了。有定力的人还有问题,有的入胎不迷,住胎的时候迷掉了;有的住胎还不迷,出娘胎的时候迷掉了。要入胎不迷,住胎不迷,出胎不迷,才是最高的定力。八地菩萨以前,都有隔阴之迷,换个房子就迷掉了,迷失了方向。所以要知道修定的重要。那么简单!打打坐就行了?那个灵知之性,能知一切的那个东西不认到、不定住,你想入胎不迷,做得到啊?
        一一一

        好难啊!所以就在山下低头慢慢修吧。
    • 心是不需修的, 我们只需找到(discovery)自己本具拥有的那棵真心.( 找到那一刻,便是顿悟,便脱离了无明 ).然后在觉知的照耀下, 不断自省,逐渐摆脱原来的习性, 修正自己的行为. 此乃修行, 乃渐修也. Meditation乃修觉知 ,以帮助我们找到迷失的本心. 。 +4
      • 说得好!
      • 也同意。
      • 嗯,这让我想到了怀让禅师悟道之后和六祖的对话……
        这让我想到了怀让禅师悟道之后和六祖的对话……

          师曰:“甚处来?”曰:“嵩山。”
          师曰:“什么物,恁么来?”曰:“说似一物即不中。”
          师曰:“还可修证否?”曰:“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
          师曰:“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即如是,吾亦如是。西天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应在汝心,不须速说。”
        • 摘录一段,补充说明⋯⋯
            “曰: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怀让的回答是:不能说没有修证,可只要有一点点执著,也是不行的。道到底要不要修?禅宗祖师告诉我们,道不属于修,也不属于不修。如果说道不用修,那些不修道的芸芸众生,永远都是凡夫,都在轮回,不修显然不行。反之,认为道必须通过修行修出来,也是不对的。关键是知道,*什么行为该修,而什么不属于修*。因为菩提自性是现成的,在凡不减,在圣不增,无须另外修出一个什么。不像卫星、飞机那些,需要制造出来。虽然现成,但必须见得到才是,否则也是虽有若无的。生命有两大系统,一是迷惑系统,一是觉悟本体。如何才能从迷惑走向觉悟?这个过程需要修,否则往往是在修无明,修烦恼,修贪嗔痴。但若始终停留在有修有证的状态,还是妄心的造作,永远无法证道。所以说,修还是不修,并没有标准答案,而是要在对的阶段,做对的事。不要以为“道不必修”,就真的不修了。但如果我们有心求道,或者存有一念求开悟之心,就是对道的障碍和染污,更不能由此开悟。所以,“即不无,即不得”,必须把握好分寸。
      • "心"确实不是"修"的,而是"明"的,怎样能明心见性?
        何为"妄心"?就是妄念,何为妄念?就是让你计较,思量的那些念头,这些念头直接带来的是所有的负面情绪。这些个念头来来去去,让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所以说苦海无边。

        怎样才能脱离出来?就是"认"了,认可并接受自己当前的状态,把自己放低下来。那要怎么做才行呢?人法地,就是像大地一样,无怨无私的付出。无怨很重要,无怨就无火,无火就不造作,不造作就复归于静,静就能"明心见性"!
    • 嗯,特别的想说一句,感谢所有发言的朋友,你们的话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我特想说,"俩人行,即有我师",人人都是我的老师。
      • 其实吧,修行的境界不是以凡人为师而是看不起芸芸众生,但是又不能把自己的心念抬高到超出凡人的地位,,,这两种都是众生相,必须根除
        • 我想最终极的,你的行为应该是"天也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你的一切行为就是"道",乃是无为而无不为,也应该就是"觉行圆满"。 +1
          但这极难把握,初期一定要上善弱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还有大地的厚德载物的精神,以此达到心胸的坦坦荡荡,顶天立地,以致明心见性。以后慢慢体会,才能合于"道"。
    • 说到明心见性,它涉及一个意识状态的跳跃性的转变。law of one中称“quantum leap of consciousness ".这是这个时代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人类意识进化到了质变的阶段。很可能很多人经历自发的明心见性而不自知。所以有修行经验的人万万要谦虚。
      • 真正的谦虚不是做个姿态,而是确实认识到,越来越多人会经历这种转变,而我们都是大转变的一部分。
        • 是的!
    • How do you know items 1, 2, 3 are true?
      • And, where do items 1, 2, and 3 come from?
        • 个人经验
          • 没问题。反正这些观点既不需要论证,也不需要负责任。哲学很大程度上也是这个Q样儿。
            • 自我总结而已。千万别较真。
              • 不会滴。只是想活动下脑筋哈。:-)
            • 我觉得不需要论证什么的,搞那么大干吗?只是人成长的心得体会,分享出来而已,就像朋友之间聊天,交流。
              • 你看来还是很认真的,受不了俺这么“恶整”哈。觉得刺耳的话,俺先道个歉。
                • 没有,没有,我觉得你挺可爱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