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技多不压身,工到自然成:安省技工证书特训班,点击咨询报名!
Ad by
  • 技多不压身,工到自然成:安省技工证书特训班,点击咨询报名!

佛法“无常”之妙用。第一例:浮水

会游泳的人可以轻松浮在水面,不会游泳的人一试就沉。会游泳的人会说:放松就行。但不会游泳的人就是做不到放松。

水无形,一直在波动,“无常”。人要在水面漂浮,必须合于水的“无常”,把自己交给“无常”,不害怕。会游泳的人不怕水,所以漂浮很轻松,加上一点小技巧,还可以玩出花样。

其实浮水很容易,关键是要克服紧张心理,把自己交给“无常”。方法是这样的。

深吸一口气,闭住,尽量把肚子鼓起来,而不是把气鼓在胸部,这样你的浮力中心下移到人体的重心部位,能让你整个浮起来。

慢慢向后倒。倒的时候全身放松,自然张开双臂。为了防止眼睛和鼻子进水,可以戴上游泳镜,夹住鼻子。

关键在于要放松,倒得要慢,别急着起来,给浮力多点时间发生作用。

女性因为生理结构,更容易漂浮。

道理很简单,难在紧张心理,让人不能合于“无常”。想抓住东西,就是要“有常”。为了“有常”,不是达不到目的,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灵感悟 / 佛法“无常”之妙用。第一例:浮水 +1
    会游泳的人可以轻松浮在水面,不会游泳的人一试就沉。会游泳的人会说:放松就行。但不会游泳的人就是做不到放松。

    水无形,一直在波动,“无常”。人要在水面漂浮,必须合于水的“无常”,把自己交给“无常”,不害怕。会游泳的人不怕水,所以漂浮很轻松,加上一点小技巧,还可以玩出花样。

    其实浮水很容易,关键是要克服紧张心理,把自己交给“无常”。方法是这样的。

    深吸一口气,闭住,尽量把肚子鼓起来,而不是把气鼓在胸部,这样你的浮力中心下移到人体的重心部位,能让你整个浮起来。

    慢慢向后倒。倒的时候全身放松,自然张开双臂。为了防止眼睛和鼻子进水,可以戴上游泳镜,夹住鼻子。

    关键在于要放松,倒得要慢,别急着起来,给浮力多点时间发生作用。

    女性因为生理结构,更容易漂浮。

    道理很简单,难在紧张心理,让人不能合于“无常”。想抓住东西,就是要“有常”。为了“有常”,不是达不到目的,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 第二例:手机计划
      大多数人的手机计划是包月的,这样省心,不用在打电话时担心时间。不过如果你查一下自己的通话记录,把实际使用的时间加起来,不仅离包月给你的时间差很远,甚至比按分钟计费的Pay As You Go都贵。但人们为了省心,宁可多花钱。

      我们每月使用的电话分钟数是变化的,“无常”,电话公司不会愿意亏本,所以给用户的包月计划肯定高于大多数用户“无常”的实际使用量。

      查一下你每月的实际使用量,也许换成Pay As You Go更省钱,当然代价是打电话的时候心里会不舒服。为了心里舒服,就要多花钱。
    • 第三例:住房按揭贷款
      贷款有浮动利率和固定利率两种,定义不解释了。固定利率是银行金算师,用专业技能在分析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的,目的是保证银行不亏,还能吸引用户。

      银行要保证不亏,就要加上余量,这个余量由用户买单。另一方面,用户选择固定利率还有担心未来利率上涨的心理,用“有常”来锁定“无常”。结果是银行对抗“无常”的成本和用户锁定“无常”的成本都最终由用户承担。

      有些用户认为现在固定利率低,锁定低利率合算。他们忘了,这个低利率是银行金算师算出来的,他们的专业水平绝对高于我们普通人。如果未来利率大幅上升,就说明金算师错了。我们普通人和金算师相比,谁更容易错?

      所以我们要接受“无常”,买浮动利率贷款。
    • 总结:佛法不是求菩萨,而是智慧。佛法说人的业障,指人的各种心理,为了求“有常”和“我”,偏离了这个世界本来的规律,所以会受苦。
      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无我”,“无常”,这就是佛法说的“实相”。

      不过佛法精深,这里只是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利用“我”的利益驱动,来粗浅解释“无常”。

      如果喜欢哲学推理,也可以用“常”来推出“无我”,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妙用。

      佛法的智慧和精妙之处,有很多玄妙的词来描述,但如果不能落实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佛法真的就是空,而不是“空中生万有”,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 “无常”的本质是时空的不连续性。所以才有“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但人类能够不借助仪器仅仅依靠所谓的“定”观察到时空的不连续性,这的确很匪夷所思,因为人类念头的分辨率还到不了量子那个级别。
      • 宏观与微观的标准相对于观察者本身的大小而言。人类眼中的宏观世界在更大的观察者眼中是微观世界。
        “定”中人的意识脱离自我的参照,视野超越大小,看到的东西会一层层展开,“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离开习惯的“常”之后,首先看到的是“无常”,所以重点说出来。在“无常”的基础上,找到新的“常”,这就是佛家说的三法印——无常,无我,涅磐寂静。“涅磐寂静”就是浮在“无常”之波上的“常”。
        • 量子理论说明的正是不可能无限地“微”下去。至于能不能无穷地“宏”上去,根据大爆炸理论也是不行的。当然,这些理论对不对另说。 +1
          • 人类碰到量子理论,只是撞到了一个墙,这个墙是人的意识在量子级别上不可忽视,导致人类的主流认知方式不再适用。不是不能继续“微”或“宏”下去,而是人类本身的意识认知模式到了极限,要突破,只能突破意识的认知模式。
          • 任意两点AB之间有一个中点C。从A走到B要经过C。同理,AC之间有中点D。无穷下去得出结论,永远走不到B。
            • 这是一个著名的古希腊哲学悖论,好像叫“追击问题”。逻辑本身没有错,错在只看一个逻辑,俗话说是“钻牛角尖”。如果跳出无限切分这个逻辑,去看总长度与运动时间的逻辑,这个悖论就解开了。世界的真相是多维逻辑的。
            • 飞矢不动。如果时空不连续就解释得通了。
              • 也可以理解为参照系改变,也跟着动。
    • 我不会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