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我知道一点这方面的情况。中国医学院的学历美加都是承认的,但做回医生比在北美的医学生竞争惨烈很多。我的好友夫妇俩都是协和医学院博士毕业,同学和学长如果不能留在一线大医院,基本都出国做博后,大多数后来留在北美,主要去向是制药业,考board做住院医

然后做家庭医生,还有继续专科培训做专科医生/或者去了美国大学的医学院,一边教学和做科研,一边行医。我的好友夫妇在哈佛做了好些年博后,好友完全牺牲自己的事业一心照顾家庭,全心支持男方考Board然后辗转各地做住院医和专科培训,最后男方经过激烈竞争,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做专科医生兼教学和科研,修成正果。那时双方都已40多岁,来美已经13/4年,一家人才稳定下来,男方对我好友和她父母这么多年的付出一直很appreciate,接来老人一起安居乐业。我还有一个校友,从国内大医院来加后,考了好几年,终于match到加拿大内陆城市做住院医,熬了几年有了资历,回到温哥UW 医院做急诊科医生。 但是我认识的医学背景人里面,常年在美加实验室做收入较低工作的,是大多数,读生物的如果不转行,更是苦不堪言。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望子成龙 / 在北美能成为医生的人需要很高的智商吗?临床医生会从事科研吗? +17

    作为一个曾经在中国医学院附属医院从医多年的医生,又在加拿大所谓名校PhD毕业从事医学研究和并临床医生打交道很多年的医学科研人员,我自己的两个孩子也是加拿大和美国的医生并同时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所以我自己感觉在这个领域可以发表一下可以让大家参考的建议。这里的建议仅供参考,如果你不同意,也请不要骂或故意贬低!

    1. 首先,我认为在加拿大和美国,能考上医学院并成为临床医生的人,虽然不一定需要 “非常高的智商”,但是智商至少必需是 “Above average"。因为普通智力的学生,基本无法达到在大学本科四年修习 Full course load (每学期5门课程) 的情况下能达到 GPA A以上,通过MCAT考试,并能抽出时间做Research,参加一定的课外 extracurriluar 活动,还一定要积累在 Healthcare领域的比较长期的义工经验。这绝对是个对智力,time management skill,和体力精力的重大考验!

    2. 想在加拿大和美国考上医学院,情商绝对是需要比较高的,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虽然不一定要外向性格,但是处事得体,不卑不亢,成熟稳重,思路清晰,在各种场合并能流畅地表达自己时非常必须的能力。医学院不喜欢只会死读书的学生,也不喜欢性格怪异的申请人。虽然在欧美电视剧里会看到性格怪异甚至是有自闭症的医生,但那只是影视作品的需要和噱头,在现实生活中是基本不会看到的!

    3. 千万不要把中国大陆的医学院/医生和北美医学院/医生 来过度对比,因为没有任何可比性! 中国大陆的医学院普遍入学要求比较低,课程考试通过要求也较低,不少医学院学生60分万岁的混日子,很多人第五年的实习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中国医生水平非常严重的参差不齐,可以说60-70%的中国医生是医学知识训练是不合格的,特别是市级以下的基层医院的医生的水平更是惨不忍睹 (智力不高的大有人在!)。

    4. 只要能死记硬背就能当医生吗?这个标准也许只适合中国和其它一些历史上长期对老百姓人命缺乏重视的国家吧!如果老百姓人命不重要,那么就没必要重视医生的教育水平,医生的社会地位自然也不高,这种国家社会就会滋生大量的江湖郎中和赤脚医生!知道为什么很多中国和非洲来的医生考多次都不能通过加拿大和美国的执照考试吗?因为这里的医学执照基本上都是 医学病例的 case-based analysis,diagnosis & management,而且每个case的时间要求很严格,那些靠死记硬背训练出来的医生们自然会感到很困难,多次考不过也就不奇怪了!

    5. 医生是一个和人命打交道的工作,人不是动物,所以医生不能也不被允许哪天就突发奇想,一拍脑袋认为一种新治疗方法可能有效,就马上在病人身上试验! 每一种新的医学方法都必须经过一定的流程和动物实验后才能在病人身上试用。所以如果缺乏耐心又经常脑洞大开的人是不适合做医生的!

    6. 虽然医学院里有天才,但是大多数的天才却并不适合做医生。也许是造物主的plan吧,多数天才型超高智商的人的不但性格上缺陷的机率很高,而且患心理疾病的机率也非常高!情商高的天才型人才可以说是很少数, 天才型超高智商的人一般比较适合从事科学研究。

    7. 医生一般分两类,Comunity physician vs Academic physician。 第一种医生主要注重临床医学,他们会持续地更新临床医学研究知识,并使用 updated医学诊断和治疗方法,但自己一般很少从事科研。 第二种医生则是同时从事临床和科研的工作。医学院学生一般在MS1-2的时候就会决定以后毕业后大概的方向 (不少 MD会走第二种道路,MD/PhD自然就是第二种道路了)。

    8. 不要把 加拿大美国的 grduate school 和 medical school 的入门要求过多对比,因为没有可比性。grduate school的入门要求一般会低不少!

    希望以上看法对大部分国移有参考作用。

    • 多谢,很多干货👍 +4
    • 说得很到位!再加一条,医生需要有毅力,脑子得有点儿一根筋,思想太活跃的不适合,毕竟从医是每天重复相对枯燥的活。 +1
      • 不敢苟同,脑子一根筋的人绝对不适合做医生!人体常见疾病至少好几百种,医生会从让病人病情好转中得到乐趣和快乐。从事的工作是否枯燥是因人而异,我的一个孩子本科是UW CS, 头两年IT工作还行,但后来反而觉得做IT太枯燥得不到满足和乐趣,就改行学医了。 +11
        • 读CS,IT行业工作两年,又考医学院?太牛了!考医学院的时候,本科没有修生物方面的课程没有影响吗?
          • 和中国的本科不同,北美的本科是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 必修课程 + 选修课程 = 满足学士学位。本科生选修课程中可以涉猎各个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包括政治,经济,生物,遗传,心理学,音乐,历史等等。 +1
        • 这真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医生/CS等都是很好的职业,但不喜欢的话就觉得枯燥。
        • 如果没记错的话,你是子坛第一位谈到自己孩子横跨CS和医科两个专业的ID, 孩子真优秀!感谢分享切身感受的经验之谈。 +8
          • 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成为职业,还是挺不容易的。 +1
    • 强烈推荐加精 +2
    • 感谢分享,顺便读几个你以前的帖子,都很实在。 +1
    • 临床医学+科研,太厉害了。智商情商动手能力毅力,缺哪个都不行。普遍还热爱运动和音乐。 +2
    • 手动点赞,希望论坛多些类似的干货分享 +1
    • 赞专业人士发帖!非常想听听,您对中医的评价。 +1
    • 第5点很重要。 +3
      临床医生如果自作主张,不follow the book,是会丢执照的。十几年前,我就见到个69岁的犹太cardiologist,因为病人病情难以诊断,就想出一妙招来,诊断并治好了一个病人,但因为procedure没有照书来,被同事告到college,丢了执照。他当时还在多大医学院兼职教书都没能保住执照,年龄太大了,也没有fight的斗志了。
      • 加拿大对医生执照的管理和调查都很谨慎,犹太人医生群体力量又很强大,如果只是临时修改procedure但又治好了病人,那么就因为这个就被取消行医执照的可能性非常低 (修改的有效procedure 甚至会被发表成论文)。可能还有其它原因吧,如果不知道具体细节最好不要下结论! +4
        • 这位医生拥有一家放射科诊所,用的是当时我所在公司开发的软件。
          他和我们解释为什么某个系统升级项目不能继续下去了,因为他丢了执照。大意是他把某两个procedure放在一起,被college认为是一种很危险的做法。
          • 我认为他的笼统说法不太可信!违纪医生经常会模糊的告诉。如果告诉具体是什么混合procedures和病人是啥个情况就会 make more sense ! +1
            • 时间久了,我也记不清了。医生是伊朗来的犹太人,事情发生在2009年左右,多伦多,网上应该能查得到。
      • 想的有点太多了, 资本主义社会那个行业都是自我保护为主的. 千万别被新闻媒体的个案给忽悠了.
      • 是要 follow the guidelines +2
    • 国内医生不就是外科医生才是医生, 非外科医生算得上医生吗?
      • 内科不算医生?还有中医。能做外科医生的还是少数。国内说是医学院毕业,其实干什么都有,我同学就是放射科,这里不算医生,国内都叫医生。
    • 我所了解的当代加拿大医生都在学术方面很活跃,交流广泛,身兼数职,包括MD, Medical Researcher, Professor. +2
      这样才能不仅做好工作,把经验建议及时地与同行交流,同时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工作有声有色的。
      • 加拿大华人里有非常出名的医生,都是身兼数职,而且是非常年轻。
        • 我自己和家人是医院的常客,接触到很多医生包括很多一代和二代的华人医生。我发现印巴裔的医护人员似乎更多。 +1
          • 是的,孩子同学里印巴女生几乎都去学医。
            • 毕业照里亚裔面孔占很大的比重,中,印成分相当。医院里也总撞见中印医生,无口音,明显都是二代。
              • 地产经纪朋友两个孩子都是医生,中医朋友家3个孩子都在医学院
    • 医生作为一个职业,可能不需要很高的智商。但是,因为很多高智商的人要成为医生,提高了竞争的门槛,所以成为医生,需要很高的智商和你的竞争对手PK +10
    • 👍👍很实在,记得还有位草山网友也是位很实在的医生/医生家长👍👍 +2
    • 医学领域里的科研是啥?不全是发明新的,改善旧的也算,大陆的三甲医院医生基本上都是有能力的,否则也待不下去 +2
    • 说几个观点。 +5

      1. 我有朋友是国内大夫,说美国是承认中国医学学历的。但是还是需要考 license exam。license exam 后面还有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2. PhD 是做科研的,MD(或者 DO) 是行医的。有少部分人两个头衔都有,比如给我做手术的国人大夫。她大概率是是国内医学本科毕业,美国读了 PhD + MD,现在 Mount Sinai 做神经外科。

      3. Graduate 分 MSc 和 PhD。Medical Program 都是 Ph.D。

      • 我知道一点这方面的情况。中国医学院的学历美加都是承认的,但做回医生比在北美的医学生竞争惨烈很多。我的好友夫妇俩都是协和医学院博士毕业,同学和学长如果不能留在一线大医院,基本都出国做博后,大多数后来留在北美,主要去向是制药业,考board做住院医 +1
        然后做家庭医生,还有继续专科培训做专科医生/或者去了美国大学的医学院,一边教学和做科研,一边行医。我的好友夫妇在哈佛做了好些年博后,好友完全牺牲自己的事业一心照顾家庭,全心支持男方考Board然后辗转各地做住院医和专科培训,最后男方经过激烈竞争,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做专科医生兼教学和科研,修成正果。那时双方都已40多岁,来美已经13/4年,一家人才稳定下来,男方对我好友和她父母这么多年的付出一直很appreciate,接来老人一起安居乐业。我还有一个校友,从国内大医院来加后,考了好几年,终于match到加拿大内陆城市做住院医,熬了几年有了资历,回到温哥UW 医院做急诊科医生。 但是我认识的医学背景人里面,常年在美加实验室做收入较低工作的,是大多数,读生物的如果不转行,更是苦不堪言。
        • 国内医生能在北美行医实在是太难了。我的牙医曾是北京知名医院外科医生,转牙医似乎简单一些。
          • 能在北美做回医生的同胞们真的很厉害,更是付出了卓绝的努力。我好友说她们很多的同行朋友和同学,双方如果都要做回医生,好多次考试,然后夫妇长期分居在异地做住院医,孩子通常跟着国内的老人,一年都见不上一次,等双方稳定了再回国接回孩子,孩子都很大了,也不亲了。 +1
            我好友说看得太多了,所以她丈夫决定走这条路时,她果决地牺牲了自己,只生一个小孩,就是为了小孩和大人都有一个相对正常的生活。她的父母也很多年辗转中美,为小家庭付出很多。现在她丈夫职业发展很顺利,她也回医学院找了个相对轻松的工作,收入不多,但她从不后悔。倒是她父母,对女儿当年的协和医学院博士沦为多年的家庭主妇,然后现在做着一个普通本科生就能干的工作,至今不能释怀。好在女婿孝顺贴心,也算一点安慰吧。
            • 第一代移民不容易
              • 作为第一代移民,我感同身受。上周孩子临时看牙医,约到同诊所的一个新牙医,一口流利普通话。他说8/9岁随同为医生的父母赴美,辗转美加好多个城市才在多伦多定居,自己目睹了父母如何在北美艰辛谋生,同时执着自己的专业追求,父亲终于重操旧业,在多伦多开牙医诊所,
                自己子承父业,高中以后在美国完成所有的学业,在美有些牙医从业经验后回到多伦多,加入目前这个久负盛名的专业儿医牙科诊所。他说自己很能体会父母多年的艰辛生活,但小他十岁的弟弟就完全不能,因为弟弟稍稍懂事起,家里条件已经改善许多,而且父母有补偿心理,对弟弟多加宠爱,好在弟弟长大后懂事许多,没有成为二世祖。
                • 老大都是跟着父母一起成长的,身边的都是这样,是非常优秀的1.5代。
      • MD不是PhD。要拿PhD要另外再读。 +4
    • 谢谢第一手的分享,详实客观,受益良多。
    • 感谢楼主的分享。一个问题请教一下,如果简单的数据收集、案例跟踪不算的话,临床医生从事科研的比例大概有多少?
      • 比例很低很低,科研不如看病人赚钱。 +2
    • 给大家分享一个消息, +1
      约克大学准备筹划开新的医学院。The Centre is a significant opportunity for York to expand urgently needed health programs including our proposal for a new School of Medicine. Designed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family doctors and other primary care physicians, our unique population health curriculum combines data analytics and digital-health solutions with a team-based and patient-centred care model that will improve health equity for diverse and underserved communities.
      • 对安省学生来说绝对是好事。
      • 开多少医学院和每年多少人可以拿到医生牌照是两回事,多开医学院只是分流了其他医学院的名额而已。 +4
        • 我只是分享了一个潜在教育机会。没有前面的医学院教育,更没可能拿牌不是?
          • 这些名额是新的。
      • Proposal 变成招生名额需要几十年吧。SFU, TMU都计划了二三十年以上,才刚落实。York得等下一波了。
        • 不需要几十年,约克十年前交过proposal没批,2021年三间学校几乎同时交的proposal,TMU给批了funding,2025第一波收学生,估计约克也不远了。
    • 说出医生无需高智商的人原本智商就并不高,你们居然还那么当真,还去发长文辩论。大学毕业能毕业的原本就智商不会差,绝大部分都一定是above average的。何必在意论坛上那些歪论,这个论坛歪论太多太多了。 +11
      • 同感。世界上的酸葡萄太多了,我们吃不过来,,但吃不吃全在自己。哈哈哈。 +5
      • 也许是各人对高智商标准不一样,有人认为120才算,有人认为100,有人认为80. +1
        • 你以为自己智商高,你有什么丰功伟绩?说出来大家学习一下。
          • 我只是说出了一种可能。你就蒙着面出来问我,你这逻辑成问题,知道你是谁,我不会再回你贴了。
      • 这个同意,但要说每个医生都比其他行业的厉害,也是太绝对,啥行业的人都有高中低。 +5
        • 同感。我觉得朋友几家的娃,如果想学医,智商和情商都有余的。🤣华裔会读书啊。现在申请医学院都是套路,收费模拟面试是个新产业。 +2
          • 华裔印裔都很会读书考试,加上家长都注重教育,所以学医的特多。申医申藤的收费咨询服务都有的,应该只有一部分人用这类服务。
      • 说得对。他们跟主流社会脱节已久,现在要给医生护士加薪留住人才,他们还想降低医生护士的薪水,白日做梦。智商堪忧 +2
      • 美国现在就是大量使用培养周期短的 Physician assistant 和 Nurse practitioner来缓解医生短缺的问题,但是结果就是稍微比较复杂的疾病误诊和事故率升高,而且导致PA和NP往往order大量的化验和影像检查来弥补他们医学知识和经验的不足,结果医学系统的花费并没有节省! +6
        • 培训周期短和智商没毛关系吧?
    • 点赞!说二个个人经验。第一,我二次因不适去看家医,都是我自己在大量调研后指认他确诊病症的。细节不说了,很搞笑。好在无大碍。第二 +1

      娃曾遇到EQ非常不在线的医学生。不过,我对娃说,也许他们耍酷呢,以为有了医学生这牌照,不需要用心跟女生说话,女生都会adore他们的。

      仅仅个人经验。我个人非常佩服医学生不怕脏不怕累不怕开肠破肚的大无畏精神的。

      • 第二个我也听说过🤭
      • 1 家庭医生大部分时间就看看发烧感冒,量量血压,简单培训个4年足够了。2 我有一次也是看了几个医生没看好,自己摸索出怎么回事的。 +2
    • 我们看得见的,福奇谭咏诗的智商肯定能左右一国百姓的生命,他们应该也领导科研。
      • 智商也不怎么样,c o v i d开始时期告诉大家没有必要带口罩 +1
        • 口罩的作用确实有限,如果用处大,国内现在就不会爆发。当时医学界也没有口罩减少流感的证据。这里的医生要有理有据地说话,不能凭感觉。 +2
    • 家庭医生培养太严格,造成费用过高。疑难杂症有专科医生解决,可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4
      家庭医生大部分时间就看看发烧感冒,量量血压,简单培训个4年足够了
      • QUARMS 还有Alberta大学进行过这样的尝试,2年本科+4年医学院。后来Alberta停止了这个实验,Queens只招特殊学生。
      • 说实话,不敢苟同这个看法。家庭医生通常管理的疾病有几百种,不要因为你见不到就说只有发烧感冒(普通发烧感冒基本不用看医生,大部分因为发烧感冒就看医生的人实际是浪费资源). 很多家医已经停止接受新病人就是由于太忙了! +8
        • 正如你说的家庭医生只是管理,分类, 复杂的病家庭医生并不处理,家庭医生都是refer到专科医生去处理,就我20年加拿大就医的经验,我看到的家庭医生做的事,都是很简单的,不需要10年的培训。 +3
          • 您身体健康是好事,一般老人有糖尿病,高血压之类的病症,都去看专科医生,费用就会很高。家庭医生可以综合考虑病人其他身体状况开药。现在不但感冒不看医生,新冠都在家买退烧药自愈。情况重一些才看医生。您的建议结果就是更多的人看专科医生,医疗负担更重。
            • 正相反,我建议培训更多低配的,低收费的家庭医生,这样可以配备更多家庭医生。而不是杀鸡用牛刀
              • 北美的医生license 基本是通用的。如果在加拿大的某个地方给医生的收入低于北美医生正常水平收,结果一定是这地方没有医生。当然,这地方可以培养出一批类似于赤脚医生的人,别地也不承认这些赤脚医生的license, 这些人也只能呆在原地服务了。 +3
      • 还有很多地方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比如配眼镜,规定需要一个10年培训经验的眼科医生来测量视力度数,收费100元。 在中国,任何一个眼镜店你配眼镜,都可以给你免费测量度数。当然你可以说加拿大为了你宝贵的眼睛考虑,要慎重,可是中国几亿配眼镜的,没见什么问题呀。 +2
        • 看来你是非常向往中国的医疗体系 +4
          • 个有个的好。大病这里肯定好。可是看急诊,这里时不时报道在急诊等待太久,没等到医生已经去西天了。
        • 这里也可以在眼镜店免费测量度数和配眼镜。有些店主在其他国家是眼科医生,他们测量度数也很准。 +1
    • 专科的应该有点水平,毕竟还要多读几年。家庭医生基本就是按本本做,然后分流。自己有点研究能力的如果上网也搞不清大概要咋治的话,赶快找专科 +1
      • 是的,没见过家庭医生做过什么复杂的处理。要么叫你去看专科, 要么去看急诊。都是做一些不重要,不紧急的。发烧看家庭医生,他叫你吃退烧药,多休息,byebye。你说你很难受,觉得快不行了,他说那你赶紧去看急诊。 +3
    • 医者仁心是第一位的,其它的都不重要,也不是显摆或鄙视的理由
      • 这也是最难做到和衡量的,申请时都说的很美好,现实很多是追求高收入,这也正常,人类的天性, 只要不过线违规,尽心尽职了都很好了。 +1
        • 白求恩很多,雷锋极少。高收入谁都想。但是违心去追求,大多数医生做不来的。自己独立开诊所可能会躲避监察。在医院上班薪资是固定的。底线是你的最后那句话:不论钱多少,都要敬业。
          • 👍
    • 说得太对了 +1
      • 没了心,就没有一丁点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