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在我们移民的悲剧故事里(新移民不堪生活压力走上绝路)有相当一部分不幸者是信仰基督的,比例比较高...." 说明你对基督教和基督徒毫无了解。

我接触教会有10多年了,给我的感觉是基督徒比常人更具有宽容,仁爱心。
他们把自己托付给了神,所以在承受压力的心态上比常人更具韧性。
当然,基督徒也是人,也会犯人的错误,但要说基督徒自杀的比例高,那是毫无根据的。
人在逆境中往往会主动去寻求精神寄托,希望能依靠神来解决自己所无法解决的困境,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牧师去教导自杀者,却未能阻止自杀的行为。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首先,你不能就此认定自杀者就是基督徒,其次,如果牧师不去
是否这个人就不会去死?牧师在阻止一次自我谋杀,没有成功并非说明那是教会的错,基督徒的错。只能说那是一个没有责任心的懦夫的错。
最后声明,我不是基督徒,因为我不信神。但我赞赏基督的精神,其中包括
善意对待它人,不妄言是非。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灵感悟 / 移民悲剧与宗教信仰
    不知大家是否发觉,在我们移民的悲剧故事里(新移民不堪生活压力走上绝路)有相当一部分不幸者是信仰基督的,比例比较高.首先强调一点,我这里绝非对教会有任何批判的含义.只是我疑惑,既有教会的开解,教友的关怀,何以还会走上绝路?是否由此可能:
    1.国人的思想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决不放下体面打工)在遭遇迷惘痛苦时非西方宗教能化解.
    2.或有部分移民对进入教会并非由于强烈的宗教原因,而是期待获得帮助,换而言之,是有目的的,如找工作,学英语.因而他们无法真正获得心灵的净化.和宗教的积极鼓舞.

    我觉得有些新移民就缺少老移民的踏实和刻苦,既然来了,既然不想回去了,就踏踏实实,平平凡凡的过日子吧,忘了以前的辉煌吧!

    欢迎扔砖头.
    • 本来想说点什么,想想,嗨,还是甭说了。兄弟,你思路有点混乱。
    • 同意楼上tywz(狂风暴雨)的说法,说实在的,我也没理出你的逻辑来。题目巨大,内容一点点,而且观点逻辑不明。重写吧,赫赫。
    • 本想把题目搞大点吸引人,但看来适得其反.我的结论是,靠入教会指望摆脱生活压力与困境是行不通的,靠自己的努力吧.
      • u r stupid, but not lovely
    • 几位跳楼者在跳楼前一两天都接受过牧师的教导。
      • 我说的就是这些事
        • I am not surprised: Christians are only different from non-Christians in that Christians are spiritually saved. Mentally, they could be as weak as non-Christians.
    • "在我们移民的悲剧故事里(新移民不堪生活压力走上绝路)有相当一部分不幸者是信仰基督的,比例比较高...." 说明你对基督教和基督徒毫无了解。
      我接触教会有10多年了,给我的感觉是基督徒比常人更具有宽容,仁爱心。
      他们把自己托付给了神,所以在承受压力的心态上比常人更具韧性。
      当然,基督徒也是人,也会犯人的错误,但要说基督徒自杀的比例高,那是毫无根据的。
      人在逆境中往往会主动去寻求精神寄托,希望能依靠神来解决自己所无法解决的困境,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牧师去教导自杀者,却未能阻止自杀的行为。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首先,你不能就此认定自杀者就是基督徒,其次,如果牧师不去
      是否这个人就不会去死?牧师在阻止一次自我谋杀,没有成功并非说明那是教会的错,基督徒的错。只能说那是一个没有责任心的懦夫的错。
      最后声明,我不是基督徒,因为我不信神。但我赞赏基督的精神,其中包括
      善意对待它人,不妄言是非。
      • 一个人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不反思造成这种事情发生的原因,反思社会以及我们每个人自身的言行责任, 而是把所有责任都推他身上,还要说他是什么“懦夫”, 这本身就不是一种 “善意对待他人,不妄言是非。” 了。
        如果你不能理解这一点,是否也可以说: “说明你对基督教和基督徒更是毫无了解”呢?
        • 我们每一个移民在走出国门之前,就应该知道,我们走进的将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竞争社会。如果你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就不该出来。
          尤其是一个有妻有子的男人,用死亡来逃避现实,这就是不负责任,就是懦夫行为。什么事情发生的原因,什么反思社会,你说的真可笑。这是一个法制社会,排除刑事犯罪,自杀就是个人行为。我们许多移民同胞都走过这条艰辛苦难的道路。我们都知道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来适应这个社会而不是让社会来照顾你。
          用死亡来摆脱自己是一了百了,可是有没有想过,你给你的妻子孩子将带来的是什么?想想吧!终身的创伤!
          我要说的是,死者不但不该出国,也不该找老婆,更不该生孩子,就是一个害人害己不负责任的懦夫。
          至于基督教,我可能不如你知道的多,我也不是一个基督徒。我仅仅是不同意楼主的看法“新移民自杀者,基督徒的比例高”之类毫无根据的歪曲事实而感。牧师去劝阻自杀者反成了罪恶,是不是大家都不闻不问最好啊?
          楼下那位说的好,看过医生不就等于不死人了。我还要加一句,一个没有责任心,没有勇气的人,上帝也救不了他/她。
          • 能理解您所说的,因为我也是一样的中国大陆新移民啊。可能我真的是盲目乐观到天真的地步吧,始终都没觉得人的社会只是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否则还来 Rolia 干嘛
            可能上一贴我的话也有点过激,那请原谅。 不同意楼主的看法,可以反驳,没问题。 只是,希望不要再去责难已经去世的人了吧。毕竟如果能好好活下去谁会愿意结束自己的生命啊? 责难他/她也不能给还活着的人什么帮助。试想看,如果自杀者的亲朋好友也在这个论坛上,看到这样对他/她 的责难,是会更好受,还是会更难受啊? 逝者已去, 我们可以不可以不再去责难他/她,而多想多做些现实的事吧,就像那些给与他/她悲痛的亲人同情安慰和更多帮助的人们所做的那样。希望活着的人尽快走出阴影,也希望逝去的人都能够得到安息吧。
            • 嗯,是的,我的原意应该也是针对着某些偏见而发的。不应该纠缠到死者。 毕竟人已经去了,这不但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也是我们整个华人社区的悲剧。谢谢你的提醒。
    • 看过医生不等于就吃了药,吃了药也不等于立刻见效。他内心不接受救主,牧师也救不了他。“基督徒”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有喜悦和盼望,是不可能自杀的。
    • 信仰可以帮助我们多少 ---- 新移民的教堂取经记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信仰可以帮助我们多少 ---- 新移民的教堂取经记

      《华报》 http://www.verygood.ca

      “圣经我不太懂,但是做人的道理我还是懂的,当然要关心别人,奉献自己。大家都做好事,那这个世界还会不好吗?”

      “我没什么大志向,只要我身体还做得动,人家也要我,再苦再累的工我都做,只希望家庭幸福,孩子幸福就可以了。”

      “教友不可能帮她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信仰也不能让我们度过难关,尤其是她精神上的问题。”

      “教友们可以为我们调节心理不愉快的小环境,但整个社会大环境不是教堂或者是圣经可以调节得了的。我们的问题,我觉得还不是教堂能解决的。”

      从张氏夫妇为小东岳在教堂举行的烛光祈祷会到耿姓移民与教堂和牧师的交往经历,越来越多的事实显示在加拿大展开新生活的中国移民对宗教和信仰的参与度是积极和广泛的。当然进入教堂和日后的思想变化,人生目标甚至是性格和生活的改变到底有多少联系就是因人而异的了。进入教堂的原因有多少是出于精神上对耶稣基督的信任,并且教堂里的传播者对教友的帮助有多深远则是很多复杂的问题不可一概而论。

      寻求帮助,走进教堂

      来自河北石家庄的钱氏夫妇登陆多伦多已有两年,目前的情况是男方在包装厂做工,一小时七元,一个月去税去失业保险后大约有九百元的收入。女方刚刚毕业于 CENTENNIAL COLLEGE 的电脑专业,正在找工作。两人育有一个十岁的女儿,现在正在上小学。一家三口居住在 DONMILLS 和 FINCH 的一个 HOUSE ,和另外的一个男留学生 SHARE 地下室。

      钱先生在石家庄属于一般公务员,收入中等,生活虽不富裕也无压力。他太太在刚生下女儿后即留学美国,在美国七年都没有回过国,苦心学习打工了多年,最后得以移民加拿大,并且把国内的丈夫和女儿也同时申请过来。《华报》对这家人的采访主要是钱先生和同住的男学生小肖,而女主人则并不在家。

      钱先生看上去老实憨厚,比较矮胖,和留学生小肖瘦长白净的样子形成明显反差。两个人看上去是交情非常好的朋友,桌面上还摆放着空的啤酒瓶和花生壳,看得出是两人长谈后的结果。

      钱先生说:“其实我不太懂教堂和圣经的东西,一来多伦多是我老婆带我和孩子去教堂的。教堂里的人讲广东话多,基本上都是香港人吧。他们对我们很好,不仅有参加教堂的活动了,其他活动比如说去尼亚加拉大瀑布玩,秋天看枫叶,夏天采樱桃,长周末还会去别人家里搞自助餐会,带小孩子去郊外野营,总之很多活动的。圣经我不太懂,但是做人的道理我还是懂的,当然要关心别人,奉献自己。大家都做好事,那这个世界还会不好吗?

      “当然,不可否认我老婆主动找到教会也是想寻求帮助的。我们人生地不熟的来到这里,尤其是我和孩子,不懂英文,从来都没出过国。我和孩子一直生活在石家庄,连上海都没去过,到国外,是肯定有很多事情不适应的。如果没有教会的帮助,不知道我们还会有多困难。上个月,教会里的一个香港人把他那辆九二年的 COROLLA 八百元半卖半送给我们的。这车保养得很好,别人说市价也值两千多,如果不是教会的朋友我们哪里有能力能买车。还有家里的一些家具,小孩子的书本和玩具也是教友捐送的。

      “可能外面是存在有些老移民啊,香港人啊,瞧不起我们这样,算是比较穷的新移民吧,但是教会里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他们讲广东话的香港人还喜欢和我们学国语,又交流中国发生的一些事,带我们到处去走走玩玩,我们的相处是很愉快的。

      教堂信徒找不到工作

      当问及留学生小肖有没有也去教堂,他回答说:“没有,我不会去。像老钱这么好的人,去不去教堂都与人为善,帮助别人,不过难保其他去教堂的人不是披着羊皮的狼。我自认我不需要别人帮助,并且我现在也暂时没有帮助别人的能力,所以我不去教堂。”

      钱先生脸色尴尬的解释道:“小肖和我老婆有些矛盾,主要也是我老婆不对,当然也是我的问题,新移民的心理问题,不是那么容易可以被教堂里的教友,或者是圣经的思想解决的。

      “我没什么大志向,只要我身体还做得动,人家也要我,再苦再累的工我都做,只希望家庭幸福,孩子幸福就可以了。我们豪华的享受想都没想过。我们在外面也吃过,那是在太古广场二楼的 FOOD COURT 的桌子边。我边吃饭边看走来走去的人群,有很多穿着时髦又有些希奇古怪的男男女女。我看到停泊在太古的各式车辆,总是见到年轻气盛的孩子们潇洒的上车下车。现在这些孩子真好,吃住不愁,又上学读书做学问,又讲究个性化的发展,哪像我们,什么事都身不由己。

      “我们家的情况是比较困难的,我在国内一个人靠公务员的普通工资和女儿生活,其实是没有什么积蓄的。我老婆在美国读书的钱,还有出国之前向亲戚朋友借的钱都是她后来在美国慢慢打工赚出来还的。我想她把我们移民到加拿大她带过来的钱也不多。现在她要上 FULL TIME 的学,全家靠我一千元不到的工资生活。我在包装厂的工也是教友介绍的,说老实话,如果不是别人推荐,我不懂英文和广东话,也没有加拿大工作经验,很少有地方会要我的。我的水平也只有这么多了,只希望我老婆读出电脑后可以找个好工作,不用打我这样收入比较低的体力工。但问题就是她差不多找了两、三个月,都找不到相应的工作。教友们可以带我们免费出去玩,送给我们一些东西渡过难关,但以后的生活始终靠自己。教友不可能帮她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信仰也不能让我们度过难关,尤其是她精神上的问题。

      “我老婆这人想出人头地,想过好的日子,这种心态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刚有了孩子,一看有机会去美国就毅然决然地去了,为了省钱,这么多年都没回过家。她的确是熬了很多年,现在三十六岁头发都白了,人看上去也很瘦。像她这样吃了很多苦的人自然对钱看得特别紧。我的钱都是交给她的,平时花钱要向她要钱,大家去超市买菜,就是她计算怎么用钱。我每天上班的公车票她都计算好来回的价钱,每个星期给我一次公车票钱,算得很准确的。别看她在教堂里和别人笑容满面的,其实她心里压力特别大,孩子的问题,家庭的问题,当然还有她工作的问题都能让她每天晚上都失眠,脾气也不好。

      被家庭问题困扰

      “家里的问题我也不怕说,主要是我和我老婆的,还有孩子和她的问题。觉得最委屈的还是孩子。她刚生下来妈妈就去美国留学了,到她来多伦多时,才见过妈妈。等于以前的八年都没有妈妈,对小孩子的成长是有影响的。现在来到这里我们也不可能经常给她买好看的衣服和玩具,大部分的东西都是国内她奶奶爷爷寄过来的,当然就没那么好看了。孩子的学校有时候会有活动,要交钱,我们都得考虑考虑,毕竟这不是教会里的免费活动,有的活动收费是很高的。孩子总会互相攀比,不想自己和别的小孩不一样,但有时候我们只好放弃她学校里花钱的活动,带她去教会的免费活动去玩。孩子和她分开时间长了,难免认生不习惯和她妈妈相处。我老婆的脾气比较急躁,我这么多年也把孩子给惯坏了。在石家庄她可以吆三喝四的还有我和爷爷奶奶服侍她,但现在在这里,我打工时间又长又累,她妈妈学习一定要安静的读书,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精力照顾她。她万一使性子,她妈妈就要发火的。

      小肖补充说:“有两件事是让我大吃一惊的。一天老钱上班,我见到她和孩子在厨房里争执什么问题,好像就是孩子要出去玩什么东西,她不让玩。然后她就撇下孩子自己关门回房间,很大声的说‘都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孩子,加拿大有没有收养孩子的,把你送走算了,真是一点也不喜欢你!' 我当时还打圆场说别这么说,十岁的孩子听得懂,她却说‘听得懂更好' !

      “还有一次在 CENTENNIAL COLLEGE 的机房碰到她和孩子,那时候我和她关系还不错,她背着孩子对我说‘真不想把她带过来,没办法她放暑假。本来学校里的老外还以为我年轻没结婚,现在还有什么希望。' 这话我一直不好意思给老钱讲,清官都难断家务事啊。我只是觉得有时候她对孩子不怎么好。孩子被娇生惯养的宠坏了是不好,但是做为大人,更重要的是要怎么引导孩子走上更好的方向才对。”

      钱先生眼睛盯着桌面轻声的说:“分开这么久,我这种条件一般的人所有心思都花在女儿身上了。我猜想她是想过离婚或者是找过别人,不过没成功。我们国内家里的压力对她也大,一出国就离婚,家和孩子都不要了,那说闲话的口水要把人给淹死了。刚来加拿大见面的时候还是很开心的,一家团聚,又有教友带我们到处去玩。但这种开心是表面的,治标不治本。她现在经常会神经衰弱,很容易惊醒,而我睡觉又打鼾,所以大家团聚了没多久我们就分房睡的,她和孩子睡,我在外面客厅睡。加上我是上中班,从下午两点上到晚上十一点,她早上八点就出门上学了。两个人能够见面的机会非常有限,那何谈沟通,了解,或者是什么相亲相爱了。说真的我点怕她,又怕她什么时候会发火,又怕她对孩子不好,又怕她神经衰弱身体不好。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凡有吵架会发生我都不出声,任她发泄个够。

      教堂不是个解决实际困难的地方

      “教堂是个开心的地方,大家听牧师演讲啊,唱圣歌啊,然后吃东西,喝咖啡,互相问寒问暖,还有小孩子玩的娱乐场所。人家对我们这么好了,我们也不好整天愁眉苦脸的还向人家诉苦,向人家寻求帮助。但很奇怪的,我老婆进了教堂表现得非常温和,自信又大方,不知到底是圣经的力量还是她在强颜欢笑。这样大人又高兴,孩子就更高兴,我怎么会不喜欢教堂这地方。可是我们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待在教堂里不出去生活,生活的地方主要还是在教堂之外的,很多不好的东西你就不得不面对了。教会已经给予我们很多帮助了,但人家做的事情仅仅是一个开端,给个机会你,以后的发展要看你自己的努力,别人是帮不上忙的。现在整个加拿大就业都不景气,电脑工基本上就是供大于求,好多 LAY OFF 的人还在排队找工作,哪里还轮得到她刚刚毕业还没有工作经验的人?教友们可以为我们调节心理不愉快的小环境,但整个社会大环境不是教堂或者是圣经可以调节得了的。我们的问题,我觉得还不是教堂能解决的。

      “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教堂最信奉上帝的人,他们的生活都是很富裕的。比如说我们的一个主要干事,她是香港人,来这里二十多年,家里是做生意的,非常有钱。我们去过她家,房子很大,装修得也很豪华,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大那么漂亮的后院。人家生活好,心态也健康,这样才有条件每天花时间研究圣经,有条件来关心别人。像我们这样生计还有问题的人,正所谓是‘贫贱夫妻百事哀' ,我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说就业机会增加啊,降低房租啊。如果我老婆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她心里也踏实,自然就不会神经衰弱。我们有钱了,孩子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也不用担心她学校组织的活动费用太贵负担不起。这些实实在在物质上的东西在现阶段对我们要比精神上的学习要重要得多。”

      小肖说:“老钱认为教堂解决不了新移民的实际困难,这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没错。教堂充其量是给你思想上净化,得到洗涤的一个精神家园。如果真的要寻求物质上的帮助,还要找其他相关部门才可以。我认为教堂里的信徒到底信得有多深,这才是个问题。我和老钱老婆的矛盾其实是很小事,就是在她找不到工作,心情很差的那段时间,她嫌我晚上洗澡太晚太吵,又对我平时作息时间,在公用地方摆放的东西有很多意见,总之就是抓住机会吵架,这像是去教堂信上帝的人应该有的言行举止吗?这就是我不会去教堂的原因,太多人说一套,做一套,尤其是信誓旦旦说自己信上帝的人。后来有一次她在厨房和我吵,她越说越激动,当着孩子的面就打了我,如果不是老钱在中间挡住,她那巴掌绝对可以把我给打伤,都不知道她哪里聚集来的那么多仇恨,她平时在教堂里做的功课都白费了吗?”

      以上仅是我们长时间谈话的一部分,很显然,教堂的同化凝聚力在钱氏夫妇和同住学生小肖身上体现不大。移民夫妇去教堂的目的到底有几分是为了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几分是为了得到教友的帮助取决于个人的实际情况。当然去教堂寻求帮助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教堂是不是可以给求助者带来需要的帮助,就是要对教堂有过多企望的加入者要慎重思考的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又是悲惨世界,这些人是怎么回事,我怎么就理解不了,还是早年留美的,按说应该比我们强啊,唉
        • 性格决定命运,跟时间早晚没关系
      • 有这么惨么????
        我老婆这人想出人头地,想过好的日子,这种心态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刚有了孩子,一看有机会去美国就毅然决然地去了,为了省钱,这么多年都没回过家。她的确是熬了很多年,现在三十六岁头发都白了,人看上去也很瘦。像她这样吃了很多苦的人自然对钱看得特别紧。我的钱都是交给她的,平时花钱要向她要钱,大家去超市买菜,就是她计算怎么用钱。我每天上班的公车票她都计算好来回的价钱,每个星期给我一次公车票钱,算得很准确的。
        • 他老婆去美国读了七年书, 居然到加拿大还要读书? 都读了点啥呀?
          • 有些人就只擅长读书,躲在象牙塔里寻找心理安慰,单纯为了读书而耗费了青春,实在不值得.
            • 读书读得头发都白了, 人家老外居然还以为她未婚? 中国人都是白毛女呀?
              • 哈哈...
      • 没用的。老钱老婆找到工作以后,老钱的日子估计会更难过。
        • HeHe. 100%!!!!!!!!!!!!!!!!!!!!!!!!!1
      • 从信仰误区看移民悲剧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著名的反基督教学者罗素在其《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曾这样写道“我认为有两条是每个自命为基督教徒的人都不可不具备的。第一是教义性的,就是你必须信仰上帝和永生。你如果并不信仰这两点,我看你就不能很适当地自称为基督教徒。其次,再进一步,顾名思义。你必须对基督有某种的信仰。举例来说,回教徒也信奉上帝和永生,然而他们决不自称为基督教徒。我认为你至少要相信基督即使不是神明,至少也是人类中最有道德,最有智慧的。如果对于基督不能信仰到这个程度,你就根本没有权利自命为基督教徒。”

        我们姑且不论罗素理论的完备性,但至少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基督教徒”所必备的基本条件。用这个标准去衡量一下这些去教会的移民,多少也能知道他们究竟信不信,信的是什么。

        误区之一,去教会等于信教。
        很多人尤其是一些不信的人经常搞混一些概念,认为去教会的就一定是基督徒。去教会的就一定信教。钱先生说的很实在,“其实我不太懂教堂和圣经的东西,一来多伦多是我老婆带我和孩子去教堂的。”“当然,不可否认我老婆主动找到教会也是想寻求帮助的。”从钱先生的经历来看,我们确实没有办法肯定他和他的太太是“信仰基督”的,只能称之为“去教会的人”,或者“去教会寻求帮助的人”。

        在加几年的时间,与形形色色的去教会的同胞们也有不少的接触。也了解了一些形形色色去教会人的心理。一类人士去教会的目的是因为派遣寂寞或为了寻找伴侣,所以教会在这些人眼里无形中就成为了像俱乐部一样的地方。另一类人去教会的目的是为了作生意交朋友,比如有些搞传销的就喜欢去教会,因为人多,有利于扩大社交面。所以在这些人眼里,教会就像是同乡会,商会一样的地方。还有一类人是为了享受免费的服务。比如像有的天主教私利学校是免费的,有的人为了让孩子上私立学校又不花钱,就入了教。但至于这个教是怎么回事,恐怕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更不用提信仰了。所以,“在移民的悲剧故事里有相当一部分不幸者是信仰基督的”确实言之轻率。
        当然,还有很大的一部分人去教会是寻求帮助的。抱着这样的目的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本来教会就是给需要的人以帮助。只是帮助的范围是因人而异,因教会而异。大一些的教会可能给与较多的照顾,而小规模的教会就可能提供比较有限的服务。同样,对于比较豁达的人来说,教会的一点帮助都不胜感激;对于比较计较的人来说,再多的帮助也嫌不够。有的人在接受了帮助以后,能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回报他人。有的人在困难解决以后,就永远不会在教会里再出现了。所以说是因人而异。


        误区之二,靠教会等于信上帝
        很多时候,只有依靠上帝的能力,才能办到很多看起来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很多移民刚开始的时候是依靠自己,后来发现自己靠不住就开始靠朋友靠同学靠同事,希望能解决工作生活的问题,都不行的时候就开始靠教会。实际上,真正要依靠的不是教会而是上帝。所谓“授鱼不如授渔”。但很多人去了半天教会,思想还是停留在“靠人”的阶段。所以这样的朋友很难说是进入到信仰的层次。钱先生说,“教友不可能帮她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信仰也不能让我们度过难关,尤其是她精神上的问题。” 从这样的话就可知,其实他太太也就是停留在“靠人”的层次上。走不出这个误区,他们的问题确实不是教堂能解决的。

        误区之三,教会的资源是无限的.
        教会的能力在很多人的头脑中被理想化的放大了。上帝的能力是无限的,但人的教会的能力是有限的。在加拿大,政府是不插手教会事务的。基督教会的运作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进行的。这点和国内不同。教会所需的一切资源都是依靠教友的奉献。通常来讲,自称为“基督教徒”的人应该将收入的十分之一奉献给教会。而教会日常的开支,包括水电,物业,书籍的购买以及人工的花费和对外的福利服务都来自于这奉献。政府是不掏钱的,但因为教会非盈利机构,所以给与免税的照顾。但如果教会内有其他的盈利服务,也是要交税的。政府的福利服务花的是纳税者的钱,教会所提供的服务,花的是教友的钱。所以,对于整个社会福利系统的贡献来讲,基督教徒至少交的是双份。
        当然,在这基础上,逢年过节碰到特殊情况的还有特殊的奉献。所以,我个人的理解,西方的贫富差距一方面是靠政府的税收来平衡的,还有一部分就是宗教的影响。曾有刚从国内来的移民,指责教会做的不够,我就很想问问这样的人,您做过什么吗?

        大的教会,因为时间久人数多,所以实力比较雄厚。钱先生的教会应该算这一类。这样的教会通常都有自己的礼拜堂和物业,这些物业都是靠一代或几代教徒的奉献置起来的。而小规模的教会可能需要租用学校或其他场所来聚会,是要付租金的。大的教会都会有fulltime牧师,从教会支取薪金。小教会的牧师可能只能是parttime或volunteer。牧师的工作在某些人眼里看起来轻松的不得了,但实际上牧师除了要打理教会的各种日常事务,还要全天候的准备教友的来访,电话。当然,还要帮助新移民解决各样与教会无关的生活工作问题。如果牧师自己还要去工作的话,就必须要有铁人一样的体魄和毅力。总之,做牧师所付出的牺牲是常人所很难想象的,所以有人张口指责牧师的时候,最好想想自己能做多少。


        误区之三,教会不解决实际问题。

        大卫在诗篇中讲“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耶稣曾说,“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他.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么”。依靠上帝的人,上帝不仅解决他的物质问题,精神问题。还有各样的自己都没想过的问题。这样的见证和例子说都说不完。
        依靠教会的人,正如前面所讲,或许解决的了,或许解决不了。所以希望这些去教会的朋友能够真正的通过教会认识上帝,走出信仰的误区。上帝是丰富的上帝,不是贫穷的上帝。上帝不仅能而且愿意解决你的实际问题,关键是在你自己抱着什么样的态度。
        客观的来讲,将移民的悲剧归咎于社会有欠公允.归咎给教会更是没有道理.所以最好是从自身上发现问题,这决不是推卸责任和没有同情心.移民都是自己移过来的,不是被蛇头带来的,更不是加拿大政府骗来的.经济好的时候,工作好找,也没有人感谢社会感谢加拿大政府的,经济不好的时候又能怪谁呢?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对于整个社会福利系统的贡献来讲,基督教徒至少交的是双份" 一派胡言.
          基督徒对教会的奉献是可以抵税的. 他交了这一份, 政府那份就少交了. 而他对政府提供的教育, 医疗等免费服务的享受一点不少. 应该说基督徒交了一份的钱而享受双份的福利.
          • for 100$ donation, how much tax benefit donor will get back from government??
            • Same among you should pay to government.
              • sorry, no idea what you talking about...my questions is how much?
          • 当然不一样了。假设他捐了100元,他确实付出了100元。如他不捐这100元,也就只交30多元的税。
            除非教会给他1000元的收据,他才能从donation得到好处。
          • 更正. 我上面的算法的确有误.先在此请求原谅. 但是:
            基督徒对教会的奉献只属于他们那个团体, 与整个社会无关. 而给政府的那一份的确的少了. 对于整个社会福利系统的贡献来讲,基督教徒交的是少了, 而不是多了, 更不是双份.
            • well, I don't know how you draw such conclusion...90 years ago, see URL ...are you sure same type of religious people no longer doing things like that?
              • 我的推论很清楚。倒是不明白你在说什么,那家医院与宗教有什么关系?
                • 不明白你的推论是什么....与其想当然,不如对基督教和教会多了解之后再作推论
                  • 当辩不过别人的时候, 你们就会说这一句话:“基督教和教会多了解之后再作推论”。
                    我的慕道经历始于84年,上海一位伪装成留学生的美国传道士。终于两年前的远志明的忏悔录。从中国教会到外国教会,从圣公会到浸精信会到天主教会,从洋人教会到华人教会再到洋人教会。我还有一个在罗马当过修女,现在多伦多没有修道院却依然虔诚的朋友。不知道对基督教和教会的了解比你少多少?等以后有时间,我写一个慕道小结贴到这里来。不过我对你中文理解能力有所怀疑。
                    • 是,我对自己的中文理解能力也开始怀疑了
            • 呵呵,无关就无关,少缴就少缴,您怎么算都行。谁做了什么自己最清楚,上帝也清楚。
              • 那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 反正上帝清楚. 别厚着脸皮跑到这里来说基督徒的贡献至少是双份.
                得了便宜还卖乖.
                • 没什么可卖的.懂事的人自然懂事,不懂事的人说了也是白说.我从来不跟不懂事的人费劲.呵呵.至于我说不说,在哪儿说,您不必替我操心.
        • 厉害!
        • 写的很好,条理清晰,有说服力。我个人觉得,信仰问题是个人的自由。 你有不信神的权利,对宗教的异议也可以畅所欲言,但要运用理性的思维来表达,而不是像楼上个别人那样胡说八道。
    • 新移民,老移民,走的路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个人的个性。
    • 有一个加拿大拍的电影叫“sunshine“里讲的故事能说明些问题。里面有一句话:”宗教是人们到达河流彼岸的小船“。
      • available at TPL.
    • “性格决定命运!"
      • 哇,啧啧啧~~~~ 一矢中的爷!
    • 我就不信教,但是还没自杀,这又说明什么???你老兄推理也象个样好不好
      • 这位看反了,呵呵
        • 有可能,我有个看贴不看全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