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少林寺是否还是精神净土,大家如何看待这事?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少林寺是否还是精神净土

日期:2006-09-15 作者:庄华毅 来源:中青报


  最近一段时间,少林寺的方丈释永信成了争议人物,他把少林寺当成企业一样经营的做法,在网上引起了网民的不满,用他自己的话说,“骂得一塌糊涂”。但是这个方丈对自己的做法毫不后悔,而且似乎颇有一套和光同尘的理论。
  释永信说:“少林寺现在这个规模、这样的硬件和僧人素质的提高,都是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做出来的。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少林寺不会有今天,也不会有这么多人知道少林寺、来少林寺参观。”

  释永信进少林寺之前笔者还是个小学生,至少那时笔者,还有笔者所有的同学都知道少林寺,那个时候少林寺仅凭28亩薄田维生,但名气不见得比现在小,形象不见得比现在差。毫无疑问,少林寺不是靠商业出名的。

  释永信为自己的商业性运作辩护的时候还说:“我们只是继承了僧人农禅并举的精神,继承了前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传统。”阿弥陀佛,释永信这样的解释恐怕难以取信于人,耕作和商业旅游业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对修行影响的差异是不言而喻的,说现在的“经营”是继承“农禅并举”,恐怕是有那么一点的“罪过,罪过”吧,笔者想,在这方面不用做太多的争辩。

  释永信的名言还不止于此。他公开表示要“经营”少林寺后,面对随之而来的非议,释永信反驳道:“僧人也是公民。”

  僧人当然也是公民,但是社会对僧人的期望和要求,僧人本身必须具有的素养和追求,明显的有异于其他人群。尤其对少林僧人这样承载着民族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的群体,人们当然会有不同的期盼。应该说,少林寺历代僧人的高风亮节,无愧于这样的期待,无愧于喧嚣尘世中精神净土的地位。僧人是公民,但不是商人,少林僧人和职业商人更是完全不同的,当这一代的少林僧人以商人的身份出现,要利用这包含着精神家园意义的“名牌”,经营出白花花的银子时,热爱少林寺的人们,怎么能不为之担心、诧异、伤心?怎能不问一句,像公司一样的少林寺,大卖牌子之后,还是原来的少林寺吗?

  网民们的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事实上这十几年来的开发,包括在旅游方面的开发,对一些文化遗产已经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正一块一块地被经济的喧嚣蚕食。作为少林寺的继承者和守护者,释永信应该认真地思考并告诉人们,在他领导的“经营”中,怎样才能保住少林寺的形象、底蕴和传统,而不是用“僧人也是公民”来敷衍了事。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灵感悟 / 少林寺是否还是精神净土,大家如何看待这事?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少林寺是否还是精神净土

    日期:2006-09-15 作者:庄华毅 来源:中青报


      最近一段时间,少林寺的方丈释永信成了争议人物,他把少林寺当成企业一样经营的做法,在网上引起了网民的不满,用他自己的话说,“骂得一塌糊涂”。但是这个方丈对自己的做法毫不后悔,而且似乎颇有一套和光同尘的理论。
      释永信说:“少林寺现在这个规模、这样的硬件和僧人素质的提高,都是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做出来的。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少林寺不会有今天,也不会有这么多人知道少林寺、来少林寺参观。”

      释永信进少林寺之前笔者还是个小学生,至少那时笔者,还有笔者所有的同学都知道少林寺,那个时候少林寺仅凭28亩薄田维生,但名气不见得比现在小,形象不见得比现在差。毫无疑问,少林寺不是靠商业出名的。

      释永信为自己的商业性运作辩护的时候还说:“我们只是继承了僧人农禅并举的精神,继承了前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传统。”阿弥陀佛,释永信这样的解释恐怕难以取信于人,耕作和商业旅游业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对修行影响的差异是不言而喻的,说现在的“经营”是继承“农禅并举”,恐怕是有那么一点的“罪过,罪过”吧,笔者想,在这方面不用做太多的争辩。

      释永信的名言还不止于此。他公开表示要“经营”少林寺后,面对随之而来的非议,释永信反驳道:“僧人也是公民。”

      僧人当然也是公民,但是社会对僧人的期望和要求,僧人本身必须具有的素养和追求,明显的有异于其他人群。尤其对少林僧人这样承载着民族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的群体,人们当然会有不同的期盼。应该说,少林寺历代僧人的高风亮节,无愧于这样的期待,无愧于喧嚣尘世中精神净土的地位。僧人是公民,但不是商人,少林僧人和职业商人更是完全不同的,当这一代的少林僧人以商人的身份出现,要利用这包含着精神家园意义的“名牌”,经营出白花花的银子时,热爱少林寺的人们,怎么能不为之担心、诧异、伤心?怎能不问一句,像公司一样的少林寺,大卖牌子之后,还是原来的少林寺吗?

      网民们的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事实上这十几年来的开发,包括在旅游方面的开发,对一些文化遗产已经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正一块一块地被经济的喧嚣蚕食。作为少林寺的继承者和守护者,释永信应该认真地思考并告诉人们,在他领导的“经营”中,怎样才能保住少林寺的形象、底蕴和传统,而不是用“僧人也是公民”来敷衍了事。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那伙人从唐朝时候就破戒吃肉了,净个啥呀——还发明创造了: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的名言。真正学佛的不在大庙里。。。
    • 不秃不毒,不毒不秃。
      • 这个打击范围有点广
      • Make sense
    • 2颗同样的青菜,由不同的人炒出来,味道就会不同。有的人会喜欢咸一些,有些人有可能喜欢甜一些。那种更“正确”?应该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吧。(在基督教中如果要找些反面典型,估计也不是难事吧)
      • 找啊找啊
        • 有的教堂种大麻,有的教堂性骚扰少女。还要吗? :)
          • 牧师性骚扰小男童是常常报道的。。。其实什么组织都有败类。。。用这种例子攻击其它宗教会显得很肤浅,狭隘,没智慧/见识/度量。。。
            • 你挺会捣浆糊的. 是基督徒攻击佛门在先, 然后佛门弟子反击在后.
              • 对不起,贴错位置了,我的帖子都是送给hxxx之流。
                • 不用跟我对不起, 我只是看戏的.
          • 牧师、基督徒首先是人!
            • 和尚难道不也是人?
              • 和尚不能结婚
                • 牧师能结婚吗?听说以前不行,现在改成行了?
                  • 《简爱》那本“以前“的小说,不是有虔诚的牧师向简求婚呢吗?简爱最后没答应。至少“以前”英国可以。
                  • 牧师可以,神父不行
    • 大陆唯一MBA和尚 少林寺CEO为“不务正业”辩护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环球企都@新加坡2006”大会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众多企业家和商人。在这些熙熙攘攘的与会者中,一位身披袈裟、来自佛门的特殊人物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

        他就是来自中国河南嵩山少林寺的释永信方丈。

        释永信昨天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他这次是应新加坡经济发展局邀请前来参加大会的。“新加坡是一个创新国家,邀请出家人参加这样的大会也是一种创新。”释永信说,他是抱着学习和广交朋友的态度来参会的。

        他说,少林寺是中华武术的发源地,拥有1500多年历史,其文化价值和宗教地位极高,每年的游客量超过150万,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

      1500年来最年轻的掌门人

        释永信,俗名刘应成,安徽颍上人,1981年在少林寺出家。1987年,22岁的释永信承师衣钵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寺院住持。1999年升座成为方丈,成为少林寺1500年来最年轻的掌门人。

        自1986年开始,释永信先后创立了少林寺拳法研究会、少林武僧团、少林寺红十字会、少林书画研究院、中华禅诗研究会、少林寺慈善福利基金会。他目前也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在释永信执掌少林寺期间,他力主争夺“少林寺”商标、拆迁寺院周边建筑、申请世界遗产、少林秘籍上网、千年古刹整修、“功夫之星”海选、组织僧人到国外表演……。

        释永信对自己任住持以来的动作有自己的看法。“安于清净的山门,卖卖香,收收门票,佛教的衰落是必然的。我们天天讲普度众生,不到众生中去,实际上一辈子也度不了几个,甚至都度不了一个,那么我们也就空有一颗慈悲心而已。”他说:“作为僧人,我们在精神上要出世,但真正的生活却是离不开社会的。”

        对于有人批评少林寺和尚使用手机、电脑,更有人批评释永信本人接受当地政府奖励的豪华轿车,释永信回应说:“这些只是交通工具和学习工具,能为我们提供工作方便,让僧人们有更多时间来发挥更大的作用。至于说政府奖励给我汽车,那是对我们所做工作的肯定。再说,我们每年也有对外交流,也有重要客人,有一部接待用车,这也未尝不可。”

        释永信说:“我们过去与世隔绝,与外界的接触仅仅是通过耕作与土地打交道。如今,我们必须与人打交道,这就没那么简单了。我们需要获取知识,学习新技能,比如学习英语,了解计算机,并且出国留学。”

        有人说释永信成天坐飞机云游世界各地,甚至跑到美国拉斯维加斯策划大型表演、同好莱坞名人交往甚密,说他是“不务正业”。对此,释永信反问道:“什么是正业?好莱坞就不是正业?他们搞大片不是正业?这个不好定义。”

        他说:“说这话的人,看来是不了解中国佛教史,不了解世界文化交流史。少林寺作为中国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同世界各地进行文化交流,寻求更多的认可,未必是一件坏事。”

        谈到少林寺正在申请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释永信满有把握地说:“少林武功本身就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只是早晚的事情。而我更看重这个申请过程,因为这对我们自己的文化定位以及对未来的把握,有一个很深的认识,因而意义很大。”

        释永信被认为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一个取得MBA学位的和尚,是“披着袈裟的CEO”,他也在不久前还被美国体育学院授予国际荣誉哲学博士称号。

        身为出家和尚,他为什么会去学MBA?

        释永信回答说:“寺庙管理者借鉴先进的管理手段管理寺庙,非常省心省劲。我们有一套传统管理,共1000多个清规,这套标准现在还在用。不过,我们需要引入更多的现代企业管理标准进来,使我们的管理更加公正有效。”

        他表示,希望用企业的理念和精神来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但并非要把寺院变成企业。他认为,一些人是通过事业成就获取满足感,一些人是通过财富获得满足,而僧人是从信仰中获得满足和安心。每个和尚做的事情都不同,也都可以选择不同的道路,有些僧人当然也可以成为经营的管理者。

        他说,在走过了官府供给、农产并重之后,商业服务成为中国佛教发展的大趋势。少林寺也应该有企业的观念,给社会提供一种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只有坚持这个理念,少林寺才能更好地生存。

        记者问,电影《少林寺》中有“酒肉穿肠过,佛主心中留”的说法,据说是唐太宗李世民给少林寺和尚们的特别恩准。

        释永信满脸严肃地说:“那是误导。根本没有那回事!”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奇怪?是谁想让佛教徒:与世隔绝?佛教徒不能象基督徒一样现实生活?走进庙宇就象基督徒走进教堂。
        • 佛教徒当然可以一样现实地生活。只不过有一些佛教徒,喜欢在清静的地方修行,这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等修得好了,应该回到众生中,与众生结缘,度化。佛教在传播方式上,确实有可以提高的地方, 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 今天的手机、电脑,就像古时的镰刀、马车一样,都是社会活动的工具,怎么有人对这也质疑?
        • 这个得顶一下.
    • 声明:什么徒也不是,正在观察、研究中,听着不顺耳的就想说!
      • 赞,很和我意。。。
    • 俗人看少林,看到的是名胜古迹和神奇历史,俗人看僧人,也是用“出家人”的框框来看。殊不知寺庙和修行都不只有一种定式,五百罗汉之一的颠僧什么都不忌,仍是高僧。
    • 国内媒体:请少林方丈向证严法师看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面对舆论对于政府奖励价值100万元的豪华越野车的非议,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似乎心有不甘,满肚委屈。他在炒得沸沸扬扬的少林“功夫之星”出关当天辩解说:僧人也是公民,我们尽了义务,作出了贡献,得到政府奖励也是应该的。(9月11日《河南商报》)

        毫无疑问,释永信这番辩解非但不能平息外界质疑,反倒会惹来更多的批评。道理很简单,僧人也是人,于是就可以开豪华车,享舒适生活;那么,僧人也是人,是不是就可以开荤开戒、娶妻生子?僧人也是人,但他毕竟更是僧人。没有了对那些清规戒律的遵循,出家人还叫出家人吗?

        其实,释永信应该心知肚明,公众对于他的质疑,不只在于政府给予他那辆豪华越野车的奖励,而在于少林寺在他的领导下已经离佛门圣地越来越远,甚至滑向了铜臭熏天的名利场。毕竟,在社会的分工体系中,寺庙的功能就在于为芸芸众生提供灵魂慰藉和终极关怀,它首先得坚守这个本分,而不是舍本逐末。

        就释永信而言,当他推出少林寺的文化传播公司、食品公司和商标公司,他是CEO和总经理;当他出任《少林寺之僧兵传奇》总监制,并信誓旦旦地表态少林寺以后还将陆续投资拍摄一系列电影、电视剧,他是影视投资家;当他马不停蹄地出国访问,接待各国来访政要,应付各种饭局,他是少林寺的“形象代言人”……很难想象,在镁光灯聚焦之下,在声色陆离的红尘之中,释永信还是那个四大皆空、六根清净的得道高僧吗?

        其实,在我看来,在坚守宗教本分的前提下,少林寺要进行商业开发也未尝不可,释永信要将少林寺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也无可厚非。并不能说,少林寺守着28亩薄田与世隔绝,才是佛门圣地。而且实事求是地说,少林寺能有今天的名扬四海,商业开发功不可没。问题的关键在于:少林寺进行商业开发的目的何在?是为了让少林寺僧人们用上手机、电脑、小车,还是为了宏扬佛法、普渡众生?释永信口口声声说,只是继承了僧人农禅并举的精神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传统;那么,他是否同时继承了佛门众僧潜心修炼、一心向佛的传统呢?作为僧人,释永信真的可以如此心安理得地享受豪华车代步吗?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海峡对岸的一位佛门大师——证严法师。这位割稻时顿悟,放下镰刀上山作苦修尼的女性,以一己之力,许下弘愿,从托体化缘开始,成立了救济贫苦同胞的“慈济功德会”。这个台湾本土的慈善机构,如今已经奇迹般地发展成为拥有400万会员的庞大慈善团体,建立了慈善、医疗、教育、文化四大产业,善举遍布天下。而证严法师建立的世界最大的华人脊髓库,拯救了无数身患血癌者的生命,并已向大陆供髓180例。但证严法师一直遵循“为佛教、为众生”的宗旨,依旧一袭布衣芒鞋,生活清贫。

        都是佛门弟子,都是法师,然而相距怎么就这么大呢?两相对比,境界高下立判。我想,假如释永信能把少林寺商业开发所得的滚滚财源化作慈善甘泉,惠泽众生,那些民间的质疑之声立刻就会烟消云散。至少,这100万的豪华越野车可以拍卖捐献给慈善事业;至少,这《僧兵传奇》的3000万投资中,少林寺那一部分可有可无,完全可以为希望工程分一杯羹。如果要继续追问,少林寺为什么不能成立一个大陆的“慈济功德会”呢?

        证严法师说:“人的陷阱莫过于欲,欲门一开,清净的心也就被污染了”。的确,僧人也是人,但僧人的欲门一开,相比于凡夫俗子,显然为祸更烈。作为少林寺方丈的释永信,不会不明此理。他应该以惟利是图的商人为榜样,还是应该向慈悲为怀的证严法师看齐?答案不言而喻。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重要的是要看他内心怎么想?是宏法利生呢?还是有私欲?我个人不会妄加判断。
        • agree
        • 如果多用于‘慈善’事业,没什么不好!基督教死规定:奉献款!有的是银子!佛教可没这么‘霸气’!现代生活一切就离不开银子,不是农耕时代了。世界在进步,大家不都在进步吗?哪个团体还停留在过去?
    • [转贴]一位台湾学者眼中的大陆佛教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少林寺已经变成了一个精致的杂耍推广团!”“大陆佛教极少有高僧,大量的是中低僧!”“我会过北京的顶尖学者之后,深感失望,并决定此生可不必再访北大校园!”……语气峻急,激情四溢,不留情面,字字见血,数小时电话采访令记者喘不过气来,没料到绵软的台湾腔也有这种效果,最后我问这位心目中的中青年学者,“您今年多少岁?”
        “六十了。”
        江灿腾,1946年生。中国近代佛教史、台湾佛教史专家、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著有:《人间净土的追寻——中国近世佛教思想研究》、《现代中国佛教思想论集》、《晚明佛教丛林改革与佛学诤辩之研究》、《台湾佛教与现代社会》……
        因其在台湾佛教史研究方面的卓越成果,获颁“第二届台湾杰出文献工作奖”。
        曾经,江灿腾便是被所有人遗弃的社会边缘人。他13岁时便因为家庭经济因素,被迫打零工贴补家用,当时仅有小学学历的他,常常被讥笑为酒鬼的儿子。
        31岁还是工人的他,毅然决然再拾起书本,37岁考上台大历史研究所,最后拿到了博士学位。
        江灿腾的生命一路走来艰辛,他曾经是卑微的工人、酒鬼的儿子,而现在他是博士学者、佛学权威、抗癌斗士。
        2001年,由名记者曹铭宗撰稿、天下文化出版的传记《工人博士──江灿腾的奋进人生》一书,曾一度在台湾热卖。
        他的自我介绍毫不谦虚:
        “我是台湾大学第一位专攻台湾近代佛教史的博士、当代海峡两岸出版四百年汉传佛教史最多著作的学者、有海峡两岸治中国佛教近代史第一人的雅号。而台湾学界则习称我为‘杀手学人’或‘重炮型批评家’;并且,我也是当代台湾社会有重大宗教事件爆发时,各重要大众媒体记者,第一优先请益的权威学者。这样介绍,应该够了!”
        他被台湾媒体称为“刺客学者”,分析问题和时局一针见血、不留情面,“要割就割他的七寸!”
        近十年来,江灿腾博士多次访问大陆,对两岸佛教界状况熟稔于心。
        人物周刊:首先请谈谈您对大陆佛教发展现状的观感,包括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江灿腾:我的看法是:(1)台湾佛教由民间私人主导,呈现出自由活泼但是极度商业化局面,相比之下,大陆佛教的发展现况是稳健的和保守的──但,前景是可以预期的。(2)目前大陆逐渐流行佛教名胜地区的大佛观光化,最不可取。台湾过去也流行过类似作风,但如今已完全无效或过时。(3)大陆高校的佛学博硕士论文,85%以上,是几近无学术价值的。这都是毕业太快、师资平庸,参考文献不足所形成的。因此,我可说:大陆有一流高校生、二流佛学师资、三流图书设备,却没有可期待的后起之秀的佛教学者;所以大陆要在东亚佛教的研究上领先邻国,近十年内绝无可能。
        人物周刊:您刚才提到大佛观光化,请具体谈谈——
        江灿腾:比如已建成的108米高的海南南山海上观音像,88米高的江苏无锡灵山大佛像,现在听说上海也打算建设大佛,大陆经济发展中的“大即是美”的误区在佛教界也暴露无遗,有不少佛像还镀金,佛教有步入观光化和庸俗化之嫌,佛教圣地变成了游乐场,究其背后原因,是世俗的商业化趋势侵入佛教界,过度操作佛教的市场价值,而没有着力于宗教价值的延伸,大佛观光化背后其实是文化的空虚。
        人物周刊:近年来,大陆的少林寺参与举办“中国功夫之星全球电视大赛”,寺院下属武僧团在全球各地进行商业演出、开办少林寺网站、用舞台剧的形式包装少林功夫、注册成立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举办新婚祈福法会……总之,其表现与一个企业组织无异,您对此作何评价?
        江灿腾:这只是披着佛教外衣的精致武术杂耍的商业行为,和真正的佛教行为无关。例如李连杰是和少林寺有关的武术高手、也是国际著名武打演员,但他既不知少林禅为何物,在现实上也只是一位平凡的密宗信徒而已。而正如李连杰的无禅文化素养一样,释永信充其量也只是以少林寺为名的精致武术杂技团之推广部的业绩不错的经理人而已。
        人物周刊:就您的了解,这是否是大陆寺院的常态?出家人以往给人的印象是消极避世,后来又转变为较为积极合理的“人间佛教”,现在则成了与牟利的企业组织无异的商业佛教,这其中是发展的必然吗?
        江灿腾:这不是必然。这是一切向钱看的病态发展结果。其实,台湾过去也一度趋向如此。但台湾幸好还有强大民间舆论之批判来制衡,所以才有我这种所谓“重炮型”或“杀手型”的佛教史家之存在;但大陆佛教界迄今未有如区区在下者的批评声音,所以有可能出现更多的“野和尚”。所以,大陆民间的批判声音不能过于沉默,才有改善之可能。
        人物周刊:曾经也有人向释永信方丈质疑过少林寺是否太商业化了,方丈说,“这是个观念问题。安于清静的山门,卖卖香,收收门票,佛教的衰落是必然的。我们天天讲普度众生,不到众生中去,实际上一辈子也度不了几个,甚至都度不了一个,那么我们也就空有一颗慈悲心而已。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证明我们少林寺是有东西的,而且这些优秀的东西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并服务众生。”
        您对释永信方丈的这个反驳作何评价?
        江灿腾:打个比喻,北大的校内桥牌队是世界冠军队,北大的校长就整天带着这支桥牌队四外比赛表演,而不顾学校教学科研的正业,说得过去吗?
        作为一个佛教道场,而且还是禅宗的祖庭,少林寺除了为出家人提供清修的场所外,还要静化世间,普度众生,也就是实现佛教的心理及伦理功能,并且承担相应的慈善事业,这才是佛门的主业,我们可以问一问少林寺和方丈,你在这方面表现得怎么样?现在你主要精力放在武术上,放在商业活动上,可谓舍本逐末。
        人物周刊:那么佛教在当代社会应有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或者通俗地说,佛教在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方面能起到哪些作用?
        江灿腾:你问的这个问题,在海峡两岸有极大的不同。以台湾地区为例,佛教在二战后的发展,是伴随台湾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政治和社会逐渐开放、高收入的中产阶级大量涌现、跨地域的大众传播工具可以自由大量使用等,才形成的。因此,佛教在台湾地区,有如下的重要现象或功能:(1)它是全台湾最大或最有影响力的宗教团体。(2)它是全台湾最大的慈善、医疗、急难救治的民间团体,其实质影响力,远超过官方的相关机构。(3)某些佛教领导人,其社会声望,比政治领导人更高。(4)台湾佛教全球化的发展,除日本佛教之外,无与伦比。而以上四点,正是目前佛教在大陆社会所缺乏的作用。
        人物周刊:具体地说,您认为一个出家人,特别是寺庙的方丈、高僧,他/她的主业应该是什么?他/她在社会生活当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江灿腾:作为当代大陆佛教的出家人,以我结识的几位优秀年轻僧侣为例,像闽南佛学院的济群法师,他平时就非常致力于佛教本业的学习与教导,此外他敏锐地随时注意当代佛教最新动态的信息,或实际再进一步参与其活动。
        综之,作为专注本业(佛教)的勤勉修道者、好的宗教文化传播者、(假如身为方丈)又是好的修道团队领导者,才是一个出家人、特别是寺庙的方丈、高僧的正途。如此一来,他和社会的互动,虽可多元,但绝不脱离佛教的专业素养和传播这两者。可是,释永信的作法,有哪一点相应呢?
        人物周刊:您觉得大陆有高僧吗?
        江灿腾:极少,有不少名僧,却极少有高僧。正如同名人不一定是高人。相反,大陆的名僧多是中低僧。
        人物周刊:您认为判断一个僧人是否是“高僧”的标准是什么?
        江灿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专业素养的高低;有无特色;有无行为操守方面的污点。
        人物周刊:佛教在台湾社会中有哪些社会功能,信众、公众与社会因此有何获益?
        江灿腾:佛教应有的功能有“三大救命环”和“两大定盘针”之说。“三大救命环”即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功能的发挥,是佛教正视所面临的冲击和挑战,改变自身社会形象的应变的治标手段,一般而言见效较快。“两大定盘针”即佛教心理、伦理功能见效虽慢,却系根本。
        以证严尼师的慈济功德会为例,它参与的会员达台湾2300万人口的400余万人之多,设有本身的私立综合大学、护理专校、电视台、大型现代化医院多所、遍布全球的急救团队等。
        所以,佛教在台湾社会中的社会功能,只以证严尼师的慈济功德会为例,就足够说明了。而它也因此曾获有亚洲诺贝尔奖之称的“麦格塞奖”。
        人物周刊:请简介一下日本佛教的社会功能和高僧所起到的作用。
        江灿腾:日本佛教是精英佛教,千百年来一直是日本大思想家和大学者的培育温床,迄今仍然如此。以我所知,纵非高僧,但其毕生也能致力于佛教本业的精进,所以其敬业精神十足,能具渊博知识、待外客也诚恳无做作,此外也时常出版新著,故从不与社会脱节。反之,汉地和尚(两岸一样),具宗教“官僚气”的积习甚重,所以除非必要,我素不愿和彼等往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所言然也。
        • 从佛教徒眼里看来,这位学者大部分都是一派胡言。
          • 佛眼与肉眼的确不同